人工智能(AI)真的会带来大规模失业吗?

“人工智能我们今天不是在谈做机器人的事情,我们不是在谈斯皮尔伯格电影里面的事,我们今天理解的机器智能它其实只适合于做确定性的工作,它其实不是特别适合做不确定性的工作。所以像艺术类的事情属于不确定性的工作,这个事情就应该人来做,确定性的工作比如像围棋这种规则非常明确,空间也是有限,这个事情就适合机器来做,机器干的一定比人好,因为他可以算更多,他有一个更大的数据空间可以去做遍历,然后它可以做到精细化,这是机器擅长干的事。”

所以做“不确定性”工作的同学们可以少些担心,但在目前看来,对于“确定性”工作来说,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工也要考虑成本问题,“比如在一个仓储中的细分场景中,想要通过仓储物流机器人实现自动分拣和配送,而仓储管理员往往觉得只需要雇几个人力成本非常低的员工即可,从当下的投入产出比来看,不值得去构建人工智能系统。因此,在新技术诞生的初期,最需要找到合适的产业,才能更好地孵化创新。”

在客服行业,智能客服产业发展已经有几年时间,相关产业已经初具规模,因此,有不少客服同学也在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替代、失业支付宝高级算法专家崔恒斌认为:让机器客服完整地去取代人工客服还是有难度的,保守地讲,80%的人工客服可以被替代。在智能客服里面,90%多都是靠自助解决的,解决率是80%,很多问题是重复的,解决方案比较固定,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机器人去解决,但是还有些问题,属于“疑难杂症”,需要人工去审核、操作,走一个工单等,这些流程比较复杂,还是需要一些人工的把控。比如说身份核时、账号解限,就是需要人工去验证。最后,可能慢慢地,人工智能能做的事会越来越多,但人做的事也会越来越难。

当人工智能的成本问题解决之后,可能会出现人工智能取代一部分人工,但与其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带来大规模失业,不如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变得更难或“不确定”。

任何技术的“跨越式”进步都会对社会带来巨变: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;电力带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。

第三次工业革命,应该还未有终极定义,我们正处于这个过程中。“半导体”的发现,带动了电子技术革命,然后计算机的发明基本让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,核能(裂变/聚变)的利用等等新技术,都有可能成为与“蒸汽机”、“电力”具有同等“历史地位”的候选项。

当然“AI”也有可能。

技术的发展,必然会“改造”一部分行业,也会“消灭”一部分行业,但更重要的是:会“创造”大量的新行业与就业机会。

先不说AI,看看仅10年来我们身边的变化:

外卖、快递、滴滴司机、自媒体……

我们不能只去关注“电商消灭实体”、“O2O让人懒惰”,也要看到在这个过程创造的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。

当然,新的就业机会,不一定都是“消灭”的那部分行业的从业人员去补充的,能够适应变化的,或许会“焕发第二春”,如早期的淘宝小卖家做出来的,各路自媒体头部的玩家,网约车补贴大战早期入局的驾驶员;不能适应变化的,只能说:“XXX带来了大规模失业”。

回到AI的问题,先从自动控制说起。

我们知道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多年,技术水平已经相当高且“靠谱”,所以我们的生产线、发电厂、炼油厂等等支撑当前世界运转的核心工业才能有长足进步,也使得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变成了技术、资金密集型产业,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“自动控制技术”的发展。

“自动控制“要发挥作用,“被控对象”的“可测性”非常重要,只有被控对象可观、可测,并能通过各种传感器、变送器转变为“电信号”,PID控制才有可能。正是因为被控对象的“精准可测”,火星车才能自己在火星“玩耍”,发电厂能全自动运行,工业流水线能自动化生产。

在这一切背后的“无名英雄”其实都是:传感器。

举个例子,感受下AI和传感器的关系。

过去我们开门用钥匙 ---> 有了RFID技术后,我们可以刷卡开门 ---> 指纹识别传感器成熟后,我们可以刷指纹开门 ---> 人脸识别技术成熟后,我们可以刷脸开门。

过去我们在停车场停车,工作人员给你写个小纸条,夹在雨刮片下面,同时还要在自己小本本上记录 ---> 有了RFID技术后,改成了发卡 ---> 车牌识别技术成熟后,直接抬杆入场 ---> 绑定了支付工具后,可以实现出场自动放行,无感支付。

过去我们进火车站,必须要人工验票、看身份证,来确定:票没问题,身份证与候车人 一致,为什么这个操作模式一直没有变化,直到人脸识别技术成熟?

过去技术上没有“传感器”可以做到“识别人”与身份证的一致性,因为人脸这种“被测对象不可测”,所以是不可能出现“自动化”的技术方案的。但“人脸识别技术”在深度学习技术推动的机器学习技术取得突破后,准确率已经达到“可信任”水平时,“人脸”这个“被测对象”现在具备了“可测性”,结合RFID的身份证芯片识别,车票的二维码/条形码识别,“人脸闸机”这种无人值守、全自动的“准入产品”才能横空出世(有点绕,没看懂多看两遍,仔细品)。


换个角度看问题,现在是不是对AI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印象?

可以这么说:随着AI技术的发展,只要突破“可信任”这个门槛的技术,都会成为“新的传感器”推动某一个领域自动化水平大幅发展。

所以,AI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领域,必然会带来对应领域的从业人员失业问题,这个是工业革命的历史车轮向前推进的必然。

说到当下,呼叫中心、客服,可能是受冲击比较大的岗位,但是,现阶段还是有监督学习为主方向的,所以同时也创造了“标注师”这个岗位啊。

最后回到我之前“抖机灵”的答案。

AI这个方向大热应该是2012年的AlexNet 胜利开始的,但是,当下的大多数AI催生的技术,还远未达到传感器级别的“可信任”程度,也就是说,还未具备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可能,这个时候,一窝蜂的涌入,必然需要付出“前浪死在沙滩上”的代价。

黎明前的黑暗有多长,也许还很长。

本文系作者在时代Java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如有侵权,请联系nowjava@qq.com删除。

编辑于

关注时代Java

关注时代Java